公募基金业的回归与趋势

《财经》杂志 陈星德 | 文  

2016年12月05日 12:03  

本文5036字,约7分钟

公募基金应回归为大众投资者服务、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本源,借力互联网金融和养老金体系的两大历史性趋势,实现二次飞跃,成为我国金融体系和国民经济的支柱性行业

我国规范的公募基金行业自1998年起始,经过18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近9万亿元规模的大产业。到2015年末,行业GDP占比达12.18%,A股总市值占比达15.72%。公募基金产品数量已有3500多只,覆盖了主动、被动管理,股票、债券、货币、商品等各种类型,发达市场的主要基金品种我国市场基本都已经具备。基金管理公司数量超过100家,基金投资者数量达2.2亿,可以用“迅猛”一词来形容。

近十年来,公募基金的发展还带动了私募基金等整个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更为可贵的是,由于公募基金初始就引入和建设了比较完备的制度设计和监管体系,行业一直处于规范化运作中,18年来虽然市场起伏,行业没有出现系统性风险,投资者教育比较到位,“卖者有责、买者自负”的投资观念深入人心,打破了我国金融行业隔几年就要清理整顿的情况以及不法和不规范公众集资带来的社会性问题的困扰。

您看的此篇文章是收费文章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