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资地产“立体式”涌港

《财经》杂志 本刊记者 焦建 | 文 苏琦 |  编辑  

2016年12月12日 15:16  

本文6463字,约9分钟

身为“过江龙”的内资地产商,正在香港特区土地拍卖市场上掀起波澜,其最终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以高度垄断著称的香港地产界,仍有待市场检验

11月,围绕一幅位于香港启德区的住宅地皮,来自中国内地的地产商,与中国香港特区的地产商激烈竞标,被香港当地媒体形容为“‘过江龙’和‘地头蛇’间的争夺战”。表象背后,一度被认为是“出于平衡布局考虑、投资力度不会太大、对市场格局也不会造成实质性影响”的内资地产商,在购入商厦等物业模式外,正积极竞拍土地建楼,逐步进入“立体式涌港”阶段。

与20多年前内资入港时主要进入以证券、银行业为代表的金融业相比,此次内资地产商在多重背景下加速进入香港,牵扯的利益更多,影响亦更加多元。“香港市场是否有足够的稳定性承接内资地产商?其在香港发展争抢蛋糕时将遇到哪些挑战?香港地产市场会重新洗牌吗?”这一系列话题正在引发关注。

“吃四方饭、打世界波”,曾是香港商界的特点之一。但在香港地产业中,也历来有“寸土寸金”的传统,并以高度垄断著称。内资地产商涌港,会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内地向海外投资一系列新政策的限制,终成“反客为主”抑或“沉沙折戟”,答案都尚未揭晓。

您看的此篇文章是收费文章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