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设的目标,每一步都算数

2021年01月29日 10:30  

为什么人们经常定下自己实际根本无法完成的目标呢?背后的心理在于,我们会因为自己怀有伟大的抱负而心潮澎湃。设定超额目标、严于律己有明显的优点,因为可以激励自己做得更好。然而关于过高的目标,四位专家共同提出建议:我们需要管理对失败的反应。如果没处理好,最终可能会使自己失去动力,彻底放弃。毕竟,目标的意义在于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全力以赴,获得最大的收益。

每年十二月,很多人都会在日记本的末尾涂涂改改,写下新年决心,或者在心中暗下决心,明年我一定要完成哪些任务。然而,研究表明只有大约19%的人最终在其后两年完成了定下的目标。

未能完成目标的原因有很多——不知如何追求目标、意志力不足、选择的目标不明确,又或者遭遇到不曾料想的外部影响(比如,生病、经济衰退)。

然而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我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时常会设立难以实现的目标——这些目标对于我们来说不可企及,因为我们缺乏实现目标所需要的精力、技能或者资源。

客观地说,只有当我们开始为之努力时,才能确定目标能否真的实现。在我们设定目标时,我们对于自己是否具备完成目标的能力还未有清晰的衡量。事实上,很多人由衷地相信,再遥远的目标试试总是无妨的。

比如说,有些人一直在寻求新的饮食方案。很多节食者因为低估调整饮食后必须做出的味觉方面的牺牲而最终放弃了营养方案。表面上看,这件事非常简单——不就是改变一下食物的取向嘛,实则不然。很多人都没能意识到,这实际上会造成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举个例子,改变饮食不是说今晚我们就不吃碳水化合物了,而是我们这一整月都不吃碳水化合物了。

为什么人们经常定下自己实际根本无法完成的目标呢?

 

  制定不可实现的目标的心理  

设定目标对于自我激励和驱动存在重要作用,因为这给我们正在做的工作赋予了意义和目的。但人类这种生物往往过于自信,尤其在对待关乎自尊的目标上更是如此。基本上,目标对我们的心理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不仅因为获得成就而感觉心满意足,也会因为自己怀有伟大的抱负而心潮澎湃。因此,当我们接受目标进行自我评估的时候,我们常常对自己格外宽厚,觉得自己十拿九稳。

虽然这么说,其中也不乏讲究策略者。即使对于成功没有十足的把握——甚至有时明知胜算寥寥——我们还是选择孤注一掷碰碰运气。心中怀着希望,觉得这样制定目标能帮自己取得更大的成绩——即使不能完全实现,最后还是有所收获。

举个例子,你把目标设定为下个学年,所有功课都得A,尽管事实上之前几个学年加起来你也没有得过几次A。无论实际情况是否允许你一下子成为全优生,你都可以把这“不可完成的任务”设为自己的目标,心里想着,这样的话,无论如何也能实现成绩的全面提升。如果设定更加适中、容易实现的目标,比如,每门课至少获得B,或许结果还更加不尽如人意。

 

  设定不可实现的目标好不好呢?  

 

答案是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是,持续追求难以实现的目标能够帮助取得更多成绩。有人之前怀疑目标设定得太高,努力过后发出这样得感慨,“假如我没有努力追求那个目标,我不会取得现在这么多的成绩。所以,当时尝试了一下还是很好的。

聚焦于每一个小成就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积极的感受,同时也激励我们在同一领域中探索更多发展。只要我们明白虽然设定的目标有些高不可攀,但重点是追求目标的过程,而非结果,这样目标就能发挥积极健康的作用。

坏处是,难以实现的目标通常都以失败告终,而人们面对失败的表现千差万别。对于有些人来说,尤其是那些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在此孤注一掷的情况下,失败可以说是致命一击。如果处理不好,反复认定自己是失败者,可能会导致消极的自证预言,或者对自己百般挑剔的思维(认定“我天生不是这块料”或者“我毫无价值”)。长期处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中,会导致心理下行螺旋。

比如说,努力想要成为全优生的那个学生,可能最后会因为考试不及格而认定自己不够“聪明”,而事实上,情况也许更加微妙。这个人可能会放弃之后在学业方面的努力,并且感觉自尊心更加低微。

另一个失败之后可能出现的心理陷阱是“虚妄企盼症”。患上此症后,我们习惯性地、(错误地)将失败归咎为某些借口,看不到这一切是因为设定的目标不切实际的事实。比如说,没能得到全优生,是因为教授太糟糕,是因为作业太过无聊,或者是因为谈恋爱分心了。

这种(错误的)归咎非常危险——特别是开始认为自己失败的原因是某个别人。并且,这往往还伴随着“下次结果一定不一样”的想法,这样的想法会促使一个人再次尝试追求自己望尘莫及的目标,从而开启一个无尽的失败循环,甚至导致毁灭性的挫败感。

 

  我们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尽管设定超额或者胜算较小的目标也有其益处,我们还是需要努力调整自己面对失败的反应。接下来给大家介绍几种方法,可以防止自己因为追求目标失败一蹶不振。

庆祝微小的成功:

不要否定自己的进步,因为每一次微小的成功都带来力量。假设你的目标是一年读完36本书,而你实际上只完成了10本;这也足够证明你具有努力尝试并积极进取的能力。这也被称为进步定律,这一定律认为取得进步能够促进正向激励、提供强烈动机、帮助将生产效率带入上行螺旋。如果你确实小有成绩,记得好好庆祝!

别老揪着失败不放:

思考你通往目标的历程。想想哪些工作卓有成效,哪些是无用功。你遇到的拦路虎有哪些?然后列举你可以改善的具体行动。这可以帮助你获得更多驱动力和信心。重点是,这样思考能够帮助你认清哪些行为是令人愉悦并能帮助你朝着目标迈进的。比如说,或许你想要停止使用社交软件一段时间,这样可以避免上学时受到干扰,但是你也担心长期远离社交导致自我孤立。了解哪些是你喜欢的事情,哪些不是,能够帮助你在制定下一个目标时更有策略。

考虑“意外之喜”或其它好处:

也许你没能完全实现目标,但也不是一无所获。试图冲破重重困难去实现目标或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益处。举个例子,在追求健身的过程中,体育锻炼,也可能帮助你改善情绪、提升思维敏捷,因此,进一步促进你在其它领域的表现。

寻求客观分析:

我们得了解自己失败的真正原因。问问朋友或家人,来一次“失败后全剖析”,这个方法简单有效。比如说,朋友或许会直白地告诉你,你考试成绩不理想,是因为你经常找借口逃避学习,或者因为你沉迷播客,因此没能好好读书。来自信任的人对于现实情况的审视或许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

从客观视角考虑:

最后,这个方法从最开始设定目标时就能对你有所帮助。当你为自己设定目标时,你并非总是完全掌握所有信息,这些信息往往能够预测你是否能顺利完成目标。比如说,分析可能显示,要取得这么大的学术成就,需要每天学习X个小时,或者具备Y那么多的研究资源可以查阅。你上次追求这个目标的时候不能保障X,或者也没有Y,所以再来一次之前,你得确定你至少已经满足这两个条件了。

今年,你也许依然选择把目标设得很高。如果你确实这么做了,你可以试着用这些小技巧,更好地管理你对于失败的回应。请记住:这件事并非完全唯结果论。它的意义在于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全力以赴,获得最大的收益。


杨海阳(音译,Haiyang Yang)安东尼奥·斯塔玛托吉安娜基斯(Antonios Stamatogiannakis)阿米塔瓦·查托帕德海(Amitava Chattopadhya)迪潘卡·查克拉瓦蒂(Dipankar Chakravarti) | 文  

杨海阳(音译,Haiyang Yang)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凯瑞商学院副教授,研究决策。他的作品曾发表在《营销研究杂志》、《消费者研究杂志》、《消费者心理学杂志》和《心理科学》等顶级期刊上。

安东尼奥·斯塔玛托吉安娜基斯(Antonios Stamatogiannakis)是西班牙IE大学IE商学院市场营销学助理教授。他研究视觉营销,品牌和消费者动机。

阿米塔瓦·查托帕德海(Amitava Chattopadhya)是INSEAD葛兰素史克公司企业创新教授。他是《新兴市场跨国公司:扰乱市场和建立品牌的四种策略》的合著者。

迪潘卡·查克拉瓦蒂(Dipankar Chakravarti)是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创业研究教授。

马冰仑 | 公众号文章编辑
 

更多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