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功“说服”投资人,有几条捷径可以走?

2022年05月30日 10:05  

说服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自从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在其作品《修辞学》(Rhetoric)中发表了一个公式,教人们如何掌握说服的艺术。古往今来许多伟大的演讲者就运用这一方法来发表一些卓有影响力的演讲,借此将自己的想法分享给世人。

特别是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具备改变人们心态和想法的“说服力”更是能帮你吸引到投资者,或让你在销售产品、打造品牌、激励团队甚至发起行动的过程中更具竞争力。

那么,怎样才能拥有这项重要的技能,成功地让别人接受你的想法?正如《哈佛商业评论》“图说”栏目建议,你可以在演讲中尝试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五个修辞技巧:

第一是通过确立你的人格气质或性格角色,与听众建立一种信任感。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演讲者言行不一,他们就会失去可信度,而他们的论点最终也会被削弱。

因此,不要一味列举你的学位、成就和奖项。而是像TED演讲中人权律师布莱恩·史蒂文森所做的那样,详细讲述他与死囚一起工作的故事,讲述如何向遭台风侵袭的社区空运食物、向资源不足的人群提供疫苗等,以此向不认识他的听众证明自己的人格。

毕竟,作为人类,迅速寻找信任他人的理由是我们的本能——要知道,我们的祖先只有一瞬间的时间来分辨某个陌生人是敌是友。因此在陈述论点之前,要提醒自己,要致力于别人的福祉,这样做才能提升你的可信度。

第二就是要用逻辑诉诸于理性。观众为什么要理会你的想法呢?举个例子:你的想法是怎么帮听众省钱甚至赚钱的?他们接下来要采取什么步骤?用这样的逻辑诉诸于理性,能帮助你获得支持。而形成理性的论点时,必须用到数据、证据和事实。

接下来,情感则是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手段。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如果不诉诸情感,就无法说服他人。人们是否采取行动,取决于演讲者带给他们的感觉。而传递情感的最佳方法,就是讲故事的修辞手法。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神经科学家验证了他的论点。研究报告表明,讲故事会引发大脑中催产素的激增,这一“道德分子”能让人与人之间建立起更深一层的情感联系。

TED讲座策划人克里斯·安德森也指出:“只要由衷地讲述关于失败、尴尬、不幸、危险或灾难的故事,你就能迅速地建立起深度的参与感。”因为,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内容,最能引起共鸣。

第四个隐喻也是强有力的工具。亚里士多德认为,隐喻让语言变得优美。当你使用隐喻或比喻讲述新的想法时,观众就会联想起自己熟悉的概念,抽象的想法就能变得具体一些,这样你就能把想法表达得更清楚。

沃伦·巴菲特也是世界上最具说服力的人之一。他曾多次表示,他要找的公司都是由护城河包围的“经济城堡”,因为有了护城河,竞争者将很难进入这个行业。像他这样精通隐喻的人,就能把文字形象化,让听众更清楚自己的想法,更重要的是,别人也能因此而记住这些想法,并把这些想法分享出去。

最后,第五个则是简洁性,这是一场演讲具有说服力的要素之一。在这一点上,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也比当时的人先进。他曾说过一个观点:人类能吸收和保留的信息量相当有限,所以,话说得越少,说服力就越强。

同时,他还注意到,一场演讲的开场白是最重要的,因为“人们的注意力在演讲开头是最集中的,到了后面就开始分散了。”所以,发表演讲的时候,应该从最强的论点说起。

可见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说服力是一门可以培养的技能。虽然两千年来,我们的沟通工具发生了变化,但是人类的大脑并没有改变。当年适用的公式,现在同样适用。

 

编辑   赵欢

最新评论
  • Mitsushima_c
    第一是通过确立你的人格气质或性格角色,与听众建立一种信任感
更多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