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le版丨“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先智商再情商

哈佛商业评论   

2015年10月02日 20:14  

在戈尔曼看来,高效的管理者大多拥有高“情商”。所谓情商,是指高度的自我意识,同理心和其他社交技巧。

作为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无疑是近几十年中极具影响力的管理思想者之一,是公认的“全球50位管理大师”之一。他是一位杰出的跨界学者,正是他第一次将情绪及其影响力带入管理学领域。在戈尔曼看来,高效的管理者大多拥有高“情商”。所谓情商,是指高度的自我意识,同理心和其他社交技巧。

在管理学界,戈尔曼并非是一位高产的学者。但他所推出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上乘之作,能创造出饱受管理界热议的新词。1998年,他在《哈佛商业评论》英文版发表《什么造就了领导者》,令商界、社会和学界都开始谈论“同感”、“自我认知”等词汇。该篇文章后来成为杂志历史上的经典之作。他的《情商》一书也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售出了500万本。在本别册开篇的《丹尼尔·戈尔曼:情商之父》一文中,我们将带你系统性地认识戈尔曼及其研究经历。

如今,戈尔曼的研究早已从早期的情商领域飞跃至从社会人际互动和神经科学角度对领导力的考察。在《情商决定领导力》一文中,戈尔曼详细区分了领导者的6种领导风格:指令型、愿景型、亲和型、民主型、领跑型以及辅导型。他对每一种领导风格都详加阐释,并指出了每种领导风格所适合的具体场合,以及对组织气氛的整体影响。如果你对自己的领导风格不甚了解,欢迎对号入座。

在沉寂多年后,2013年,戈尔曼再次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专注造就卓越领导》一文,将他对领导力的分析进一步聚焦到注意力上,因为他认为“注意力是高效领导力的基础”。在这篇文章中,戈尔曼指出,领导者的首要职责是将注意力放到真正重要的事务上,保持专注是他们的第一要务。根据精神学的研究成果,戈尔曼发现“专注”不仅仅是过滤分散注意力的东西,更是培养对重要事务的洞察意识。管理者要培养三种专注力:对自我的专注。对他人的专注以及对更广阔外部世界的专注。前两者帮助人们培养情商,最后一种专注则帮助人们制定战略、进行创新和管理。

2014年,《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对丹尼尔·戈尔曼进行了独家专访。戈尔曼在采访中详细阐释了自己对于领导力的理解,称自己最推崇愿景型领导者,因为他们会清晰地设定目标,清晰地表达想法并作出反馈。 谈及中国领导者对于《情商》一书的追捧,戈尔曼表示,中国领导者应该先提高“门槛能力”,也就是智商,然后再讨论锦上添花的情商。他说:“在中国,过于强调情商或许可以被理解为:员工需要为了集体利益而压抑个人情绪和自我意识——这并非我的本意。”

成为伟大领导者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门科学。我们期待这组文章,能帮你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领导风格,并掌握一定的领导技巧。

【目录】

1、情商决定领导力

2、丹尼尔·戈尔曼:情商之父

3、专注造就卓越领导

4、专访戈尔曼:先智商再情商

购买链接:http://www.amazon.cn/dp/B00X9UAX46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 上官安泽
    智商高的人,情商可能低,而情商高的人,智商至少会是70。我想大家都能想到这点。
更多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