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装金融科技
发端于一个产品,进而生成为基础设施,并被赋予新金融服务模式的憧憬,中国金融科技的演进之路虽经历颠簸,却不改蓬勃之势。如今,经历祛魅之后,市场重新划归理性赛道
封面文章
重装金融科技
发端于一个产品,进而生成为基础设施,并被赋予新金融服务模式的憧憬,中国金融科技的演进之路虽经历颠簸,却不改蓬勃之势。如今,经历祛魅之后,市场重新划归理性赛道
对话监管创新者:践行柔性监管
金融创新动力充沛、百花齐放,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鱼目混珠的“伪创新”。柔性监管已成为中国监管创新的理念基础,既要加强审慎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又要增强监管包容性,释放金融创新发展动能
如何突破金融科技落地的瓶颈
金融创新,需要三项技术:政策技术、金融技术、科学技术。不懂金融业务本身,不懂相关政策法规,单靠金融技术是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创新的
金融科技:科技向左,金融向右
“动荡时代最大的危险不是动荡本身,而是仍然用过去的逻辑做事。”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先生如是说。Bigtech是这样、BI是这样,Fintech公司也是这样
社评
疏通中国经济血脉的关键
经过P2P的整治和互联网金融热潮的降温,金融科技的概念开始回归理性。此前一段时间,人们似乎更多关注金融叠加互联网带来的投
国际比较
全球金融科技在疫情中洗牌
虽然新冠病毒大流行刺激了数字支付和在线交易等领域对金融科技的需求,但它伤害了在线贷款等较脆弱的领域。这可能会加速实力较弱的业者的消亡,导致更多的并购交易,并巩固财力较雄厚的老牌金融科技公司的主导地位
“战事”升级,全球央行数字货币提速
今年7月,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与滴滴出行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为未来DCEP场景落地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由于滴滴涉及大量C端用户,被认为是一个不错的测试场景
海外金融科技监管启示:功能监管与消费者保护
欧美主要经济体有关金融科技的监管政策,内容涉及数字货币、移动支付清算、网络融资等众多领域,核心理念强调功能监管、消费者保护,并制度化地积极鼓励金融科技创新
全球数字普惠金融新样本
为确保人们从数字金融服务中受益,需要有完善的支付系统、良好的硬件基础设施、适当的法规和严格的消费者保护措施
监管进阶
金融App集中“补漏”:94%备案整改
对已备案移动金融App统计的数据显示,94%的移动金融App在备案过程中进行了安全修复,约90%的移动金融App完善了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规范。规范移动金融App市场是一场艰难的“持久战”
反思P2P覆灭:科技接棒互联网
P2P为代表的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推动了金融普惠化,改善了用户体验,唯独对风控提升无能为力,于是,规模提升带来的效果就如同“小马拉大车”,不可持续。当前行业发展的主旋律从互联网转向金融科技,这并非是改名游戏,而是核心驱动力的改变
金融消费者信息保护信条:知情同意
应着力构建以“知情同意”为基础的金融消费者信息数据保护架构,更加注重保护消费者个人数据的权利,从而推动金融消费者福利增进与信息安全的平衡
特别策划
中国银联:金融科技点亮无接触支付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无接触支付成为“宠儿”。 而云闪付APP稳抓机遇,借助金融科技优势,凭借便捷、安全、
中银慧投:深耕蓝海,践行普惠
坚持资产配置,助力数字化转型
阳光保险数商(DQ):决胜数字时代的密钥
面对“云”时代,保险公司需要提升自己的数商(DQ),充分认识数字化技术为行业带来的重大机遇与挑战,这样才能在数字化转型之路畅行
银行开放
平台开放,银行隐身
银行平台开放的过程,其实也是不断受冲击妥协的过程;当其将自有平台与提供场景服务的第三方互联,在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成本同时,也意味着银行在慢慢隐身——银行是一种服务,而不是一种场所
金融科技幻象
对于金融科技当前的热浪,市场应当破除幻象,在兴奋于底层新技术的理论时,更应从务实的应用积累出发,平衡技术突破和有效实践,才可窥见金融科技真实的价值与前景
借数字化转型腾挪银行让利空间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及融合变革,人类正加速进入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商业银行只有紧抓数字化契机、顺应科技发展潮流,才能继续在这百年不遇的大变局中开新局、育新机
财经领航之路
贝瑞基因董事长高扬:以创新探掘商业“新蓝海”
创新与专注,是实现商业价值的魂魄。领航者的气质,需要敏锐、洞察与行动,更需要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价值使命
普惠下沉
抢夺“首贷户”:普惠金融下沉攻防实录
大银行努力实现触角延伸,中小银行拼命在被挤压的生存空间外,找寻新的增长点。普惠金融下沉的一个重要标志,便是“首贷户”的增长。数字化转型成为大小银行实现各自目标的重要“抓手”
大行数字普惠金融实践:如何触达“神经末梢”——对话建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张为忠
疫情所带来的市场变化,需要银行不断实施动态跟踪分析,加强数据化进程,以数据模型的快速迭代优化适应信用挖掘的需要,这背后都依赖于金融科技不断跑出的“加速度”
金融科技下沉需要跨越几重障碍
市场上充斥着对金融科技的溢美之词,然而其真正作用并不乐观。金融科技下沉并不仅仅是渠道和技术的线上化、信息化,以及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增加覆盖、防控风险,更多是要实现展业方式、组织机制从工业化模式到信息化模式的跃迁
研报数说
如何凿穿农村金融数字鸿沟——县域普惠金融现状调查
目前中国县域的数字化程度普遍不高,形成了数字金融发展的最重要的障碍——凿穿数字鸿沟成为构建普惠金融生态的关键
特别报道
刷脸支付:争议中的巨头暗战
支付宝、微信两大支付巨头曾计划一年的人脸设备营销投入高达百亿元,乐观者断言,扫码支付终会被刷脸支付取代。监管部门正在制定生物识别有关标准,这将决定刷脸支付未来的发展空间
赋能者鉴
京东数科变阵:构造金融科技“十字版图”
在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组织架构调整后,京东数科将运营逻辑切换至以客户为中心,走向了更加彻底的ToB逻辑,并锁定资管科技和金融云为其金融科技战略的十字扩张版图
数字孪生:重构金融风险治理范式
科技带来的改变,不仅是提升效率、创造可能,更将改变存在方式。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将为金融的迭代进步提供全新的视角和想象空间
金融新基建赋能实体经济
只有将科技与金融业务融合,解决长期制约金融发展的痼疾,推动普惠金融,精准支持实体经济,才能将金融新基建的能量持续释放
资管重塑
资管科技:监管新规点燃大憧憬
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资管行业从渠道为王进入产品为王、配置为王的新阶段,即资管机构需要在产品设计、策略研究、资产配置、风险管理等方面提高主动管理能力。这一过程中,资管科技被寄予厚望
保险迭代
高管带货、线上增员:疫情催化保险数字营销
效率最高的数字化转型之策就是为个险这一核心渠道“插上数字化双翼”,突破传统保险的客户互动局限
保险科技的三角方法论和四个机会
当下和未来正值全行业深化技术创新,推动效能提升、组织变革的关键时期,保险科技的全面化、实质性发展阶段才刚刚开始
社会人文
李开复:新冠疫情加速中国自动化大跃迁
后疫情时代的商业环境新脉络正在成形,一切可通过自动化降本提效的运营环节都将实现自动化,而自动化过程压缩人类岗位,不仅仅是为了利润和绩效,更是为了健康和安全
严打“高利贷”,中小企业融资会不会更难?
对于资金市场上债务人的保护,其实不应该着眼于利率水平的高低,应该充分尊重市场主体的自主选择。法律需要做的是,确保在借贷过程中,当事人的意思真实,以及借款条件的透明,不存在欺诈、胁迫等
若水泽鱼:金融科技的向善之道
金融基础设施作为金融科技的中枢和基石,正在为金融科技高质量发展提供系统支撑,优化要素配置,为金融科技向善筑巢引凤,促进金融服务民生和实体经济
机器的智能和人类的智慧
《AI联结的社会: 人工智能网络化 时代的伦理与法律》 (日)福田雅树等著 宋爱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即出
财经网
财经网
为什么中国不可能被整体踢出SWIFT?;金融创新如何影响新兴市场金融和经济:兼论中国金融改革
财经速览
读者评论
蚂蚁集团上市:这次,突破了A股股民对财富的想象力;压垮美元的最后一根稻草:开启天量任性印钞模式;民间借贷合法利率将大幅调降,会有利于民企融资吗?;“联合贷款”套路入局:贷款12万,稀里糊涂4万买了保险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New Line of Supervision Ensures China’s FinTech Innovation Has Healthy Development; New Regulatory Measures for User’s Facial Recognition Payment are Needed; The Collapse of P2P Lending Industry Proves the Importance of Sticking to Business Logic; China Should Learn From the US and European Counties to Develop and Supervise FinT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