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上市潮
扶持硬科技企业上市不仅是金融市场的改革,更是国家层面推动发展模式转型、争夺未来战略制高点的核心举措
封面文章
硬科技上市潮
扶持硬科技企业上市不仅是金融市场的改革,更是国家层面推动发展模式转型、争夺未来战略制高点的核心举措
科创新样本:重估寒武纪
寒武纪冲击A股第一高价股被认为是一个具有标志性的事件,意味着A股从传统消费类的投资权重标的,迈向了以科技为核心主导的成长性赛道
财经速览
财经速览
财政支出需要提质增效;智能制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上期新媒体关注度排名
读者评论
支付宝加速布局数字生态;香港老人“北上养老”原因何在?如何提升跨境金融服务效能
社评
竞夺科技股
今年以来,高科技公司迎来一波上市潮,成为海内外资本市场的“新宠”,科技股也成为海内外投资者追捧的对象。这既是对中国经济结
经济全局
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多边主义受到打击,但还活着
在过去六个月里,全球贸易体系因为美国的单边关税行动受到冲击,但依然拥有一个坚韧的多边核心
贸易战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专访英国商业贸易大臣彼得·凯尔
“对于两国来说,这是一个重要时刻,我们各自的企业界都将从改善的双边关系中受益”
特别策划
穿越周期,中信银行再造第二增长曲线
中信银行的“五个领先”战略卓有成效,探索出了一条均衡、稳健、可持续增长的价值银行新范式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把“+”写进更长的周期
典型的“底仓型”风格,不追求单一年份的爆发,但追求能涨抗跌,致力于成为资产配置中的基石
穿越周期的茅台逻辑:长期主义下的“确定性”构建之道
茅台的长期主义本质是“以不变应万变”:坚守品质、品牌、文化核心价值,以战略转型、渠道变革等“可变”调整适应市场。其实践启示行业,企业需深耕内部筑牢“确定性”根基,借资本运作与全球化化解风险,方能在不确定性中实现长期发展
从个体到体系:中欧基金的工业化升级
中欧基金以“专业化、工业化、数智化”为引擎,推动一场从个体驱动到体系赋能的投研升级
从人才梯队到产业矩阵,华安基金的主动权益投资方法论
华安基金设有科技联盟、医药军团、新能源舰队、港股通团队等特色投研组合,并通过内部高效联动机制,将宏观与行业研究、量化与基本面分析、国内与海外视角在投资层面整合成一套完整的研究与投资决策框架
南方基金:以投研一体化筑牢长期根基 为公募高质量发展立柱架梁
南方基金持续深化投研一体化、平台化和机制化建设,践行长期主义,助力高质量发展
《财经》全球华人风险投资家 TOP 50评价揭晓
全球风险投资版图中,全球华人风投家群体正以独特的跨文化优势和创新敏锐度重塑资本流动的逻辑
《财经》产业资本&CVC TOP 50评价揭晓
这张榜单的真正价值,或许不在于排名本身,而在于揭示了未来十年的胜负手 —— 谁能把工程师红利、产业链优势和耐心资本拧成一股绳,谁就能定义下一个产业时代
深度解读《财经》全球华人风险投资家TOP 50
当出海全球化从概念变为企业生存的必修课,一群拥有独特“双重视野”的华人风险投资家,早已活跃于全球资本舞台的前沿
韧流长歌,共生无界——2025《财经》全球华人风投家TOP50颁奖典礼圆满举行
2025《财经》全球华人风投家Top50 颁奖典礼现场。 8月20日,《财经》杂志与福科无限主办的“全球华人风投家TO
新能源汽车800V时代,佳腾电业如何“塑”造未来
佳腾电业董事长朱祚茂。 硬科技投资时代,中国包括产业资本CVC在内的风险投资机构偏好于投资那些在细分赛道处于头部,具有
财富密码
2025,券商财富管理转型卷什么?
A股持续回暖、政策逐步落地、机构深度布局、技术快速迭代等因素推动下,券商财富管理转型或许将进入新的阶段
家办新范式,香港成枢纽
全球财富大迁移中,大中华区成为全球家办的投资焦点,香港吸引了全球家办加速落户
特别报道
券商出海新格局,从香港到全球
随着一二级市场复苏,受政策支持、企业出海、资金回流等因素影响,对于中资券商而言,港股市场已然从出海“桥头堡”升级为“战略高地”,同时在东南亚、“一带一路”国家,各家券商也在持续进行差异化探索
资管前沿
券商系货币产品高费率之谜
券商系货币产品的高费率有历史与现实依据,但在如今货币基金收益率水平、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的大势下,高费率逻辑越来越难以为继
产业洞察
白酒业绩寻底,谁能穿越周期?
行业深度调整之际,多家酒企主动求变,以期穿越新周期
今世缘后百亿时代如何突围?
受消费大环境影响,二季度公司中高端产品消费场景收缩,产品销量下降明显,下半年公司将在产品、渠道和市场方面采取多重措施加以应对
谁在推动新消费崛起?
中国消费市场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新消费企业以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为创新点,为年轻消费者带来更多的情绪价值,实现了业绩与估值的“双赢”
财经特稿
香港如何成为亚洲可持续金融的“超级联系人”
中国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可在构建影响力投资生态圈、建立国际信赖的标准规则、推动产品创新三大方向发挥关键作用
对话马骏:转型金融如何在大湾区落地
对大湾区来说,“纯绿”投资的增速将放缓,但高碳行业的转型需求才是真正的“蓝海”
对话投资家
躬身入局,做真正的CVC——对话芯联动力董事长袁锋
硬科技CVC的核心优势在于对产业链的判断能力,以及对产业未来的先知洞察能力
未来50年,用心押注“中国创新、全球市场”——对话心资本韩彦
经历了VC行业最好的20年,韩彦认为,全球创新和风险投资的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未来50年,这一模式将演化为“中国创新+全球市场”
大结局后的新开始:和玉资本的黄金三角战略——对话和玉资本曾玉
和玉资本的全球远征,以独立思考、深度本地化和长期主义为罗盘,穿越市场周期,在全球布局并寻找下一个增长点
硅谷十年: 一位华人风投家的科技理想主义——对话Fusion Fund张璐
无论科研、创业还是投资,张璐始终相信技术可以改变世界
投资是一场关于重塑和救援的长期战役——对话OGV施襄
资金只是起点,产业认知和落地能力才是投资的护城河
身处宏大叙事,保持微小探索——对话迈领咨询创始人赵颂
作为新一代中国环保创新力量的代表,赵颂凭借国际视野、跨学科素养与战略思维,将中国声音嵌入全球可持续发展话语体系,并推动轻量化ESG与AI绿色实践走向国际舞台
大咖视点
数智化革命下厂商租赁的“中国式进化论”
在鼓励发展新质生产力、号召服务“两新”的当下,融资租赁,特别是其中与厂商深度绑定的厂商租赁业务,在中国多层级金融供给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A Wave of Hard-Tech IPOs; A New Chapter for Chinese Brokerages: From Hong Kong to the Global Stage ; Behind the High Fees of Brokerage-Backed Money Market Funds; How Hong Kong Is Becoming Asia’s “Super Connector” for Sustainable Finance